详细解释 lmdeploy serve 命令中 --backend 参数的含义和作用。

--backend 参数的核心含义

--backend 参数用于指定执行模型推理的计算后端。它决定了使用哪种底层的推理引擎来实际运行模型的计算。

你可以将其理解为:你要用哪种“发动机”来驱动这辆“模型汽车”。


可选的后端及其区别

在 LMDeploy 中,--backend 主要有以下几个选项,它们各有特点和优势:

1. pytorch
  • 这是你命令中使用的后端。
  • 工作原理:直接使用原始的 PyTorch 框架和模型进行推理。
  • 优点
    • 兼容性最好:几乎支持所有 Hugging Face 格式的模型,无需任何转换。
    • 开发调试方便:最接近原始模型的训练环境,易于理解和调试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推理速度最慢:没有经过深度的计算图优化和内核优化。
    • 资源占用较高:内存利用率不如专用推理后端。
  • 适用场景快速原型验证模型兼容性测试,或者当其他后端不支持你的模型时。
2. turbomind
  • 这是 LMDeploy 的“王牌”和高性能后端。
  • 工作原理:LMDeploy 会将 Hugging Face 格式的模型提前转换为其自有的、高度优化的 turbomind 模型格式。这个格式对计算和内存访问进行了极致优化。
  • 优点
    • 极致性能:推理速度最快,吞吐量最高
    • 高效内存:集成了 PagedAttention(类似 vLLM)等先进技术,显著降低内存占用并支持更长的上下文。
    • 高级特性:完美支持动态批处理、张量并行等生产级特性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需要额外的模型转换步骤(使用 lmdeploy convert 命令)。
  • 适用场景生产环境部署高并发API服务,追求极致的性能和效率。
3. tensorrt
  • 工作原理:使用 NVIDIA 的 TensorRT SDK 将模型编译和优化成在 NVIDIA GPU 上运行效率最高的引擎。
  • 优点
    • 在 NVIDIA GPU 上,经过编译后可以获得非常低的推理延迟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模型编译过程非常耗时。
    • 灵活性较差,一旦编译完成,模型的输入尺寸(如批次大小、序列长度)通常就被固定了。
  • 适用场景:对单次请求延迟极其敏感,且运行环境固定不变的 NVIDIA GPU 场景。

总结与对比

后端 性能 易用性 适用场景
pytorch 较慢 极高 快速验证、开发调试、保证兼容性
turbomind 极快 中等(需转换) 生产环境、高并发服务
tensorrt 延迟极低 较复杂(需编译) 固定场景下的超低延迟需求

对你的命令的分析

lmdeploy serve api_server internlm/internlm2-chat-1_8b --backend pytorch

这条命令的意思是:
启动一个 API 服务器,加载 internlm/internlm2-chat-1_8b 模型,并使用 PyTorch 作为后端引擎来执行推理。

这通常是在你刚开始尝试一个新模型,或者想快速验证服务是否能正常启动时的选择。当你确认模型运行无误,并希望提升服务性能时,下一步通常就是使用 lmdeploy convert 将模型转换为 turbomind 格式,然后使用 --backend turbomind 来启动服务,以获得数倍的性能提升。

所以,--backend 参数是你对 LMDeploy 服务进行性能与易用性权衡的一个关键选择。

Logo

鲲鹏昇腾开发者社区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“联接全球计算开发者,聚合华为+生态”的社区,内容涵盖鲲鹏、昇腾资源,帮助开发者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、经验、软件、工具、算力,支撑开发者易学、好用、成功,成为核心开发者。

更多推荐